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判断是否为类风湿活动引起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其活动期可能伴随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
可通过检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及急性期反应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评估疾病活动情况。
若伴有新发的关节疼痛、肿胀,提示疾病可能处于活动状态。
2.排查感染
类风湿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
需要进行血常规、尿液分析、胸片或CT检查,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如血培养、痰培养及结核筛查。
特别注意隐性感染,如肺结核或真菌感染,这些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更为常见。
3.评估药物相关反应
某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如甲氨蝶呤、生物制剂(例如TNF-α抑制剂)及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引发药物热。
回顾近期药物调整情况,并结合停药试验观察症状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与药物相关。
4.排除其他合并疾病
类风湿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导致发热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
必要时需进一步行腹部彩超、心脏超声甚至骨髓穿刺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5.关注罕见并发症
类风湿患者较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成人Still病、淀粉样变性或血管炎,也可能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
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类风湿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此时需通过血液检查寻找高铁蛋白、三酰甘油升高等迹象。
针对类风湿患者的发热问题,需要医疗团队详细病史问诊、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合理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避免忽略潜在的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