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膨松性泻药:这类药物通过增加粪便体积来刺激肠蠕动。常见的有车前子壳等,以帮助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和体积。
2.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通过将水分吸收到肠道内,从而软化粪便并促进排便。这类药物作用较温和,适合长期使用。
3.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通过在肠壁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粪便与肠壁的摩擦,使排便更加顺畅。
4.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或酚酞,通过直接刺激肠道神经肌肉,引起肠道蠕动,加强排便动力。但由于可能会导致肠道依赖,不宜长期使用。
5.灌肠剂:如磷酸钠灌肠液,可以快速引发排便,但应谨慎使用,特别是在频繁使用的情况下,以避免对肠道的过度刺激或损伤。
以上措施在辅助饮食、生活方式调整效果不佳或需要迅速缓解时应用。改善便秘还应注意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及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等习惯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