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感染源:狂犬病病毒通常存在于受感染哺乳动物的唾液中,常见的携带者包括狗、猫、蝙蝠以及其他野生动物。
2.传播途径:狂犬病大多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通过咬伤、抓伤或开放性伤口接触到带有病毒的唾液。狂犬病也可以通过粘膜接触,如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暴露于病毒。
3.人群易感性:虽然所有未接种疫苗的人对狂犬病均易感,但因职业或环境因素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的人面临更高风险,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
4.病毒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可短至几天或长达一年以上。这一期间的长短取决于咬伤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病毒量。
5.发病机制: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将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导致严重的神经症状,包括狂躁、恐水、瘫痪等,最后导致死亡。
在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避免与不明健康状态的动物接触,而在发生动物咬伤时,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并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