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毒性质:狂犬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其变异速度非常快。这使得研发一种能够持续有效的药物非常困难,因为药物可能无法应对变异后的病毒株。
2.感染途径:狂犬病毒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唾液进入人体,一般通过咬伤或抓伤。病毒通常在神经系统中潜伏,并沿着周围神经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当病毒开始侵袭大脑和神经系统时,传统的抗病毒治疗基本无效。
3.疾病进展:狂犬病的潜伏期可以长达几个月,但一旦症状如恐水、焦虑、麻痹等出现,发展速度极快,甚至在数天至两周内导致死亡。及时的预防接种是关键,而不是依赖症状出现后的治疗。
4.现有措施:目前,暴露后免疫预防(如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是应对狂犬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在接触病毒后迅速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播,从而避免发病。
狂犬病毒的特殊特性及其对神经系统的快速影响,使得开发直接对抗病毒的药物极具挑战性。加强预防措施、迅速处理暴露风险和普及疫苗接种仍然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