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接触狂犬病毒后,病毒会沿周围神经系统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但这个潜伏期通常没有症状表现。
2.潜伏期长度因感染途径、病毒量和个体因素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为1到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一周或长达一年以上。此期间,病毒量较低,且主要局限于神经组织,使得常规血液或其他生物样本检测难以发现病毒存在。
3.临床上,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来检测潜伏期内的人体感染状态。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直接荧光抗体检测、RT-PCR等需在症状发作后方能进行,并且多用于脑脊液、唾液或皮肤活检等特定标本。
4.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狂犬病通常进展迅速并且致命,因此在潜伏期内接种疫苗预防发病极为重要。暴露后尽快进行清创处理和疫苗注射可有效预防疾病进展。
狂犬病在未发病阶段难以通过常规检测识别,预防措施尤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