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手术创伤导致组织碎片排出:肾脏手术可能涉及切除病变组织、修复受损部位或移除结石,手术中难免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术后的恢复过程中,这些损伤部位的细胞碎片或血凝块可能通过尿液排出,从而观察到“残渣”现象。
2.术后炎症反应:手术过程会引起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使得更多的白细胞或脱落上皮细胞进入尿液。这些细胞混合后可能呈现为类似“沉淀物”的形态。
3.尿路感染:手术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操作过程中放置过导尿管或者手术时间较长时。尿液中出现脓细胞、细菌以及炎性分泌物等,也可能表现为“残渣”。
4.结石残留或新结石形成:如果手术与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有关,可能有小的结石碎片未完全排出。术后代谢改变可能诱发新的晶体沉积和结石形成,导致在尿液中发现这些颗粒状物质。
5.药物代谢产物:术后常用的抗生素、镇痛药等药物,其代谢产物可能与尿液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絮状或颗粒状沉淀物。
6.血液成分残留:术后早期,尿液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破裂细胞膜的碎片,这些都会表现为肉眼可见的“残渣”。
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密切观察是否伴随尿液颜色异常、疼痛、排尿困难、发热等症状。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尽快通过尿液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明确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