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麻醉和体位
患者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无痛感。手术时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方便医生操作。
2.内镜插入
经尿道插入膀胱镜,观察膀胱内部及输尿管开口情况。必要时使用染料(如靛胭脂)判定患侧输尿管功能及位置。
3.识别囊肿部位
在膀胱镜下明确输尿管囊肿的位置、形态及大小。如果囊肿较大或遮挡输尿管开口,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误伤正常组织。
4.电切设备准备
使用电切镜替换膀胱镜,将带有电极的环状电切刀伸入囊肿部位。电切刀接通高频电流,用于切开囊肿壁。
5.切开囊肿
借助电切刀在囊肿最突出的部分做切口,并进一步扩大切口至合适大小,使囊肿与膀胱腔相通,促进引流。根据病情可部分切除囊肿壁组织,但尽量保留输尿管开口周围的完整性。
6.检查及止血
手术过程中需持续用生理盐水冲洗,确保视野清晰,同时检查切口是否完全开放并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如有出血,可用电凝止血。
7.置入支架
根据需要置入输尿管双J管以维持术后输尿管畅通,防止瘢痕形成导致再次梗阻。这一步骤需在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
8.结束手术
确认电切部位光滑无残余组织,移除器械。术后患者需卧床观察,并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拔除导尿管或输尿管支架的时间。
术后需密切监测尿液性状及有无感染症状,同时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剧烈活动以促进术区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