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肺结节指的是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0毫米的局灶性、类圆形病变。当肺结节直径超过30毫米时,通常被称为肺肿块,而这种大小更容易引发临床关注。根据性质,肺结节可以分为良性(如感染后形成的肉芽肿)或恶性(如早期肺癌)。
2.危险性与大小的关系:
研究显示,直径大于20毫米的结节恶性概率高达50%以上。
小于10毫米的肺结节多为良性,其恶性概率约在1%以下。
肺结节大小越大,恶性可能性增加,与此同时,也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症状如胸痛或呼吸困难。
3.常见的病因:
良性原因:炎症、感染(如结核、真菌感染)、错构瘤等。
恶性原因:原发性肺癌、肺部转移瘤。
非肿瘤性原因:血管异常、瘢痕组织增生。
4.危险信号:除了体积较大外,如果肺结节伴有不规则边界、毛刺样改变、快速增长、钙化模式异常,或者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家族遗传病史,应高度怀疑恶性病变。
5.检查手段: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必要时的活检来确诊。
6.治疗与管理:良性结节通常只需定期随访;而恶性结节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治疗。
肺结节的大小只是评估危险性的一个因素,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影像特征、病史及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均需遵循专业医疗建议,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