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因素:
荷尔蒙波动:特别是在青春期、月经周期、怀孕或更年期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睡眠不足:缺乏高质量的睡眠会影响大脑功能,增加易怒和烦躁的倾向。
营养不良:饮食中的营养不足或不均衡,如缺乏维生素B群、铁、镁等,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性。
疾病状态:一些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以及某些感染,可能影响情绪。
2.心理因素:
压力与焦虑:长期处于高压或焦虑状态会消耗身心能量,降低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精神健康问题: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都可能表现为易激惹。
情感创伤:未处理的心理创伤可能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3.环境因素:
噪音污染:长时间暴露在噪音或混乱的环境中可能引发神经过敏。
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或生活节奏过快,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外部事件:突发事件、重大变故或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可能引发短期情绪失控。
识别并理解这些潜在原因可以帮助寻找适当的应对策略,如改善生活习惯、寻求专业帮助或采用放松技术,以减轻心情激动烦躁带来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