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直肠敏感性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直肠对粪便的存在过于敏感,即使没有足够的大便量也会引发便意。这通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他们可能同时伴有腹痛、不规律的排便频率或形状变化。
2.肠内容物不足
如果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会导致粪便体积减少,并可能导致便意但排便困难。成年人每日摄入膳食纤维的推荐量为25-30克。
3.便秘
慢性便秘可能导致大便干结,滞留在直肠内难以排出,尽管感觉到便意却始终无法顺利完成排便。根据统计,约14%的全球人口曾受到慢性便秘的困扰。
4.肛门或直肠问题
包括肛裂、痔疮或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疾病,这些情况可能造成疼痛或阻力,使得即使有便意也难以排便。
5.心理或神经系统因素
压力、焦虑或抑郁可能影响肠胃功能,导致便意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脊髓损伤,也可能对排便产生影响。
6.盆底肌功能障碍
这是由于盆底肌肉协调性差或过度收缩所致,排便时可能出现无力或阻碍的情况。研究表明,排便障碍性便秘的患者中,约40%-50%可能存在盆底肌功能问题。
持续的排便困难需要警惕并及时就医,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如出血、体重下降或长期腹痛时。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助于缓解部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