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临床表现分析
肝硬化可能会导致疲乏、食欲减退、腹胀、黄疸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腹水或下肢浮肿。同时,若存在病史如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需提高警惕。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肝硬化患者可能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及白蛋白降低。
凝血功能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血常规:如果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可能暗示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
病毒学检测:用于排查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些是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
3.影像学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和纹理改变,并评估是否存在腹水、脾大以及门静脉高压。
CT或MRI成像:能进一步明确肝脏结构变化,如结节形成及脂肪变性,同时有助于排查肝癌等并发症。
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以区分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
4.肝组织病理学活检
在疑难病例中,可依据显微镜下观察,确认肝纤维化的范围和类型,这是确诊肝硬化的“金标准”。但因存在创伤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
5.其他相关检查
内窥镜检查:胃镜可以发现门静脉高压引发的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
甲胎蛋白检测:持续升高提示肝硬化患者可能合并肝细胞癌。
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硬化可显著改善预后,应关注筛查风险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史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在检查过程中需综合评估结果,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