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革兰氏阴性的细菌,具有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它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胃内的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从而形成适合其生存的小生态环境。
2.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出现症状或相关疾病。据统计,感染者中约10%-20%可能发展为消化性溃疡,1%-3%可能演变成胃癌。
3.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常见于家庭成员之间共享餐具、不良卫生习惯等情况。儿童时期更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4.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表现出上腹部疼痛、胀气、嗳气、恶心等症状,但也有许多患者是无症状的。长期感染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增加慢性炎症、溃疡甚至癌变的风险。
5.幽门螺杆菌可通过胃镜活检、13C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其中13C呼气试验因无创、准确而广泛应用。
6.对于确诊感染且有相关疾病症状或高危因素的人群,通常采用根除治疗,标准疗法为包含两种抗生素和一种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或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7-14天。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引发多种胃部问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享餐具,定期检查胃部健康状况,必要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