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确诊与分期
(1)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明确病灶范围和转移情况;
(2)进行病理活检,确认脖子淋巴结转移是否来源于肠癌;
(3)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评估疾病具体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决策。
2.外科手术
(1)若全身状况良好且局部转移瘤可完全切除,可考虑手术去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
(2)如在术前评估中发现肿瘤较大或难以一次性切除,可先行其他治疗缩小病灶。
3.放射治疗
脖子淋巴结转移可采用精准放疗技术对局部区域进行控制,以减轻症状和延缓病情进展。
4.化学治疗
(1)全身化疗是常见选择,可使用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等方案;
(2)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应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
5.靶向与免疫治疗
(1)如果患者携带KRAS、NRAS或BRAF基因突变,可能对特定靶向药物有效;
(2)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用于高微卫星不稳定患者;
(3)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适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6.姑息与支持治疗
(1)结合患者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及营养干预;
(2)针对症状(如疼痛、吞咽困难等)采取对应的对症处理措施,提高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在治疗期间尤为重要,包括肿瘤科、外科、放射科及护理团队共同制定并调整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