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细胞学检查:如宫颈癌筛查中使用的巴氏涂片检查,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变。这一方法通常适用于黏膜表面癌变,尤其是在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的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2.分子标志物检测:通过血液、尿液或组织样本检测某些分子标志物,可以评估是否存在癌变风险。例如,前列腺特异抗原用于前列腺癌筛查;甲胎蛋白用于肝癌筛查。这些检测能够反映体内特定癌变的可能性,但并非完全特异。
3.内窥镜检查:胃肠道癌症筛查中使用的胃镜或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黏膜表面的异常情况,并通过活检确认癌变。对于胃癌、结直肠癌等疾病,这一方法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4.图像学筛查: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用于高危人群的肺癌筛查,乳腺X线摄影则是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这些影像技术能够在无症状阶段发现小病灶或肿块,但仍然需要结合进一步的诊断。
5.基因检测:通过分析体内基因突变情况,可以预测某些遗传相关癌症的风险,例如BRCA1/BRCA2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这类检测更偏向于风险评估,但无法直接诊断癌变。
筛查不能百分之百确保所有癌变都被发现,个别早期癌变可能存在漏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