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清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轻柔冲洗伤口,去除表面污染物和分泌物。温水可帮助恢复血液循环,但水温不应超过37℃,以免加重损伤。
2.消毒:使用无刺激性的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常用消毒剂包括碘伏、酒精等,但对开放性伤口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以防止对组织进一步损害。
3.敷料覆盖:选择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或伤口专用敷料覆盖伤口,以保护创面并吸收渗出液。保持敷料干燥,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通常每天至少更换一次。
4.保暖与避免再受寒:确保受伤部位保暖,避免再次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同时注意不使用热水袋等直接加热的方法,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5.观察与就医: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疼痛加剧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同时,严重冻伤或出现较大面积组织坏死时,需要专业医疗干预。
有效的处理不仅有助于减轻症状,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并发症风险。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