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骨髓抑制:化疗药物可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医学上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是机体抵抗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其数量显著减少时,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从而使患者更容易受感染。
2.感染风险增加:化疗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被削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更易侵入并在体内繁殖,引起感染,导致发热。这种情况发生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尤为常见,可发生在口腔、呼吸道、泌尿系统等部位。
3.发热机制:当身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试图通过升高体温来对抗病原体。化疗患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即便是轻微的感染也可能引起显著的发热反应。
4.非感染性原因:除了感染引起的发热外,化疗药物本身也可能直接导致发热。这种发热通常与药物过敏反应或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关,虽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也是化疗后发热的一个潜在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医,通过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血液检查和其他必要的诊断手段,以明确发热的具体原因,并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或调整化疗方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定期监测体温都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