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狂犬病疫苗分为暴露前预防(PEP)和暴露后预防(PrEP)。
暴露前预防适用于有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等。这类人群需要在第一次接种后第7天和第21或28天分别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疫苗。
暴露后预防适用于被疑似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的人群,这些人在伤口处理后需要立即接种疫苗。通常情况下,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共5剂。
2.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会产生抗体,一般在接种后一周左右开始产生,接种完成一个月后达到高峰。在此期间,应避免再次暴露于狂犬病病毒。
3.狂犬病疫苗的副作用通常较轻,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头痛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如有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4.接种狂犬病疫苗前需注意,若有严重的鸡蛋或药物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进行相应的过敏测试或采取替代方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种疫苗需经过医生评估后决定。
狂犬病致死率极高,但通过及时正确的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接触可疑动物后,要尽快进行伤口处理并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