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EGFR基因为什么有50%以上的突变率,这对治疗有什么意义

2024-11-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肺腺癌中,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率超过50%,这种高突变率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背景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约85%为肺腺癌。

在亚洲肺腺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可达30%-50%。而在欧美人群中,该突变率大约为10%-15%。

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不吸烟或轻度吸烟患者,女性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

2.突变形式及其致病机制

最常见的EGFR基因突变包括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L858R点突变,这两类突变占所有EGFR突变的85%以上。

这些突变导致EGFR蛋白的激酶活性增强,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迁移。

3.对治疗的意义

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通常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敏感。

第一代TKIs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第二代TKIs如阿法替尼、第三代TKIs如奥希替尼等,均已被应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肺腺癌。

临床研究显示,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使用TKIs治疗后,其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显著优于传统化疗。

4.耐药问题与应对策略

尽管EGFRTKIs对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有显著疗效,但多数患者会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耐药性。

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T790M次级突变、MET扩增、HER2扩增等。

针对T790M突变,第三代TKI奥希替尼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组合治疗和新型TKIs的研发也是应对耐药的重要方向。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中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影响。通过针对性地应用TKIs,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