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慢性炎症:长期的胆管炎症,例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胆管癌的重要风险因素。研究表明,患有这种疾病的个体中约有10%-15%可能发展为胆管癌。
2.寄生虫感染:肝吸虫感染(如中华肝吸虫和槟榔寄生虫)是亚洲地区胆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统计显示,这些寄生虫感染者患胆管癌的风险增加约20倍。
3.胆管结石:胆管内反复出现结石会导致慢性炎症,从而增加癌变风险。数据显示,长期胆管结石患者中,有5%-10%的个体可能会演变成胆管癌。
4.化学致癌物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二氯乙烷和二氯甲烷,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细胞突变并增加胆管癌风险。
5.先天性胆道畸形:如胆管囊肿、Caroli病等先天性疾病,容易引起胆汁淤积和反复感染,从而诱发胆管癌。资料显示,患有这些疾病的个体中,胆管癌的发生率约为20%。
6.遗传因素:家族中有胆管癌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史,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尽管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在胆管癌的发生中扮演了一定角色。
控制胆管癌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及时诊断,包括避免已知的风险因素和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