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定义和适应症:
ESD全称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通过内窥镜设备进行的手术,用于切除消化道内层的病变组织。
主要适用于早期胃癌,也可用于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消化道早期癌症。
2.手术过程:
通过口腔插入内窥镜,将特殊刀具和其他器械引导至病变部位。
使用高频电刀将病变组织从黏膜下层分离和切除。
整个过程通常在全身麻醉或镇静状态下进行,手术时间视病变大小和位置而定,一般需要数小时。
3.优势:
无需大切口:传统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在腹部切开大口子,而ESD只需通过内窥镜进入体内,从而减少了创伤。
恢复快: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通常几天内即可出院。
保留正常器官功能:ESD只切除病变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4.风险和并发症:
如任何手术一样,ESD也有潜在的风险,包括出血、穿孔和感染等。
出血: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约占患者的5-10%。
穿孔:因为操作精细,黏膜下层被剥离时可能不慎穿孔,发生率约为1-5%。
ESD是一种有效的无切口胃癌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需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