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影像有什么表现

2024-10-3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病情分析:胶质瘤在医学影像学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这些特征有助于诊断和分期。以下是胶质瘤在影像学上的主要表现:

1.CT扫描:

低级别胶质瘤通常表现为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

高级别胶质瘤常呈现为混合密度病灶,可能伴随出血、钙化及坏死区域。

增强扫描时,高级别胶质瘤可出现明显强化,特别是在肿瘤周围可以看到环形增强。

2.MRI:

T1加权成像:低级别胶质瘤通常显示为低信号,而高级别则为低或混杂信号。

T2加权成像:低级别胶质瘤多表现为高信号,高级别胶质瘤亦为高信号,但由于肿瘤内部的复杂结构,信号不均匀。

FLAIR序列: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边界以及水肿情况。

增强扫描(T1加权):高级别胶质瘤会出现强烈且不均匀的增强,而低级别胶质瘤则增强较少甚至无明显增强。

3.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胶质瘤患者通常会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减少,胆碱(Cho)增多,乳酸峰显著增加,提示肿瘤的代谢活动增强。

4.功能性MRI(fMRI):

可以评估肿瘤对脑功能区的压迫或侵犯情况,有助于术前规划。

5.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可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如18F-FDG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高级别胶质瘤表现为高代谢,低级别则相对低代谢。

6.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往往显示扩散受限,表现为高信号;而低级别胶质瘤则扩散自由,信号较低。

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因其恶性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高级别胶质瘤通常表现更为复杂,包括坏死、出血及显著的增强,而低级别胶质瘤特征相对简单,但同样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影像学检查不仅用于初步诊断,还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