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监控疾病活动情况: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是两项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反映身体内部的炎症水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疾病的活跃程度。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也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液标志物,有助于诊断和评价病情进展。
2.评估治疗效果:
血液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是否在控制炎症、减轻症状方面起到了预期效果。如果疗效不佳,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血液分析还可以发现潜在的并发症,例如贫血,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检测药物副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药物可能引起多种副作用,如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等。通过定期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这些副作用,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例如,甲氨蝶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风湿药物,但它可能导致肝脏毒性,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有效地管理类风湿关节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