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生理因素:人的身体在减少摄入热量时,会启动一系列生理机制以维持能量平衡。饥饿感是由激素如促饥饿素和瘦素调节的。当身体感到能量不足时,促饥饿素水平增加,导致强烈的饥饿感,这可能引导个体产生偷吃行为。
2.心理因素:压力、焦虑和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饮食选择。在情绪低落或压力大时,人们更倾向于通过食物获得快乐和安慰,特别是高糖高脂食物。这是一种“情绪化进食”的表现。
3.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例如家中储存的零食、社交聚会上的美食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都可能诱发偷吃行为。尤其是在面对诱惑食物时,意志力可能受到挑战。
4.习惯性行为:一些人在晚间或特定时间段有进食的习惯,这种习惯即使在努力减肥期间仍可能持续存在。
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更好地控制饮食行为。调整饮食计划,适当管理压力,以及控制食物接触可能有助于减缓偷吃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