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感染风险:每次进行针灸治疗时,皮肤被针刺穿,这可能导致细菌进入体内,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操作中使用未消毒的针或环境不卫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2.刺伤风险:针灸过程中如果针插入过深或定位错误,可能刺破器官或血管。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但需要谨慎防范,因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3.损伤风险:不当的针灸手法可能对神经和肌肉造成损伤。尤其是肾区针灸,如果力度或角度不正确,可能影响附近组织。
4.过敏反应:某些患者可能对针材质或消毒剂产生过敏反应,需要在治疗前告知医生已知过敏史。
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选择经过认证的专业人员,以降低上述风险。若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剧烈疼痛、红肿或发热,应尽快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