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基础高血压的管理
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口服降压药物、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运动等)以及定期监测血压来实现。对于绝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不需要静脉滴注,因为口服药物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血压。
2.急诊时的应用
在高血压危象(即收缩压高于180mmHg或舒张压高于120mmHg,并伴有器官损害风险)中,可能需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例如:
急性左心衰引起肺水肿时,可以通过静脉给予利尿剂或扩血管药物。
急性脑卒中后合并高血压,需要谨慎调整血压水平,部分情况下可能使用静脉药物。
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时,静脉滴注降压药物可以迅速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
3.合并其他疾病时的需要
某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伴随其他疾病,如严重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这些情况可能需要静脉滴注补液、电解质纠正或抗生素治疗。这些治疗措施并非直接针对高血压,而是解决相关的并发问题。
4.静脉给药的注意事项
静脉滴注可快速起效,但也容易导致血压骤降或其他副作用,因此必须严格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临床表现。静脉药物的使用通常在医院环境中进行,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用药种类和剂量。
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静脉滴注应根据病情判断。如果仅为单纯的血压升高,则无需使用静脉滴注;但若存在危急情况、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病,可能需要采用这一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