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初期处理:在崴脚后的24至48小时内,应首先采用冰敷和抬高患肢的方法来减少肿胀。冰敷每次15至20分钟,每天3至4次,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期间避免过早按摩,因为此时组织仍然脆弱。
2.轻柔按摩:待急性期过后(约48小时后),可开始进行轻柔按摩。以手掌或指腹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从远端至近端(例如从脚趾向小腿方向)轻轻推按,这有助于引流积聚的淤血和液体。
3.环状揉捏:使用拇指和食指,根据疼痛耐受度,轻轻地进行环状揉捏动作。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放松肌肉,提高局部的血液循环。
4.交替压力:施压和放松交替进行,这是促进组织恢复和减少淤血的一种有效方式。力度应逐步增加,但始终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5.热敷辅助:在按摩后,热敷可以进一步放松深层肌肉和韧带,有助于改善血流和消退肿胀。热敷时间建议为15至20分钟,每天数次。
注意观察崴脚的恢复情况。如果肿胀、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应及时就医。复健过程需循序渐进,过度用力或过早施加压力可能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