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退热药物的使用:
当体温超过38.5°C,并伴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或精神萎靡,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需注意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以避免过量或引起副作用。
如果体温低于38.5°C,通常无需药物干预,可通过多饮水和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身体)缓解。
2.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对于确诊甲型流感的患者,尤其是患病时间在48小时内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或慢性疾病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可有效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风险,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3.出汗和发热的意义:
发热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的一种自然免疫反应。出汗往往是体温调节的一部分过程,有助于散热和恢复体温平衡。如果出汗频繁,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4.合并症状的处理:
若出现咳嗽、喉咙痛、鼻塞等症状,可根据需要选用对症药物进行缓解。但不建议同时使用多种复方感冒药,避免成分重复导致副作用。
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或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以排除细菌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