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急性胃肠炎:此类疾病通常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数据表明,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常见的致病因素。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和发热,多数情况下会在几天内自愈。
2.食物中毒:由于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发,导致胃肠道不适。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食物中毒通常表现为突然的呕吐和腹泻,通常持续24至48小时。
3.乳糖不耐受或食物过敏:某些人群对特定食物中的成分(如乳糖、麸质)不耐受或过敏,进食后可能导致腹泻,这类情况需要进行专门的饮食调整。
4.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特点为长期或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或便秘。统计显示,它影响全球约10-15%的人口,确切原因仍不完全清楚。
5.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些慢性疾病会引起长期的消化道问题,包括腹泻、血便和体重下降,这类疾病需要专业的医学评估和管理。
建议观察症状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如伴有高烧、脱水、严重腹痛或症状持续超过两天,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在此期间,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有助于减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