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体温调节作用:甲型流感是一种病毒感染,会引发免疫系统反应,包括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因子作用于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引发发热。当体温下降或趋于平稳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出现出汗状况,这是机体散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2.交感神经活动变化:人在躺下休息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降低,迷走神经活动增强。这种神经调节可能会影响汗腺功能,使得汗液分泌更加明显。
3.环境影响:躺下通常伴随盖被或接触床铺,这可能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刺激汗腺分泌。相同情况下,躺下比站立更容易出现出汗现象。
4.疾病特异性因素:甲型流感的高热期常周期性地出现,部分患者在夜间发热缓解后会出现显著盗汗,这是疾病过程中的典型表现。
持续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应及时补充足够水分和盐分,同时监测病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