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压力管理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引发情绪紧张和潜意识中的负性体验,这可能导致频繁做噩梦。研究显示,约70%的噩梦与焦虑或压力相关。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如冥想、深呼吸训练或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2.睡眠环境优化
不良的睡眠环境可能干扰深度睡眠,进而增加发生噩梦的风险。例如卧室过于明亮、温度过高或床铺不舒适等都会影响休息。建议保持卧室黑暗、凉爽、安静,并选择适合个人的枕头和床垫,以提供充分的身体支持。
3.规律的作息时间
混乱的作息时间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从而降低睡眠质量。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包括周末,坚持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减少REM睡眠阶段中噩梦的发生。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药物影响
临睡前饮用咖啡、酒精或摄入辛辣食品可能刺激神经系统,还可能诱发夜间不适感。某些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引发噩梦。如果怀疑药物与噩梦相关,应及时咨询医生。
5.应对创伤后遗症
如果噩梦与过去的创伤事件相关,例如经历重大变故、事故或亲密关系冲突,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或眼动脱敏再处理技术被证明对于减少创伤性噩梦非常有效。
6.日记记录和梦境重塑
记录噩梦内容并尝试以正向结局重新构建梦境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逐渐弱化噩梦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更积极的心理暗示。
出现频繁噩梦不可忽视,其原因可能复杂多样,严重时需寻求医疗支持并排查潜在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焦虑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