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影响内分泌系统:身体的褪黑素分泌高峰通常在夜间11点至凌晨2点,这一激素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和免疫功能。如果凌晨5点才入睡,可能错过褪黑素分泌的关键时段,对身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力产生不良影响。
2.干扰心血管健康:研究表明,熬夜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存在相关性。长期熬夜会使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和动脉硬化等问题。
3.损害认知和记忆能力:大脑的深度修复通常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而深度睡眠的质量受到生物钟的显著影响。如果睡眠时间延后,会导致修复过程不足,引发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和记忆力减退。
4.加重情绪问题: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研究显示,长期熬夜者患抑郁症的概率比正常作息人群高出约30%。
5.增加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风险:熬夜会扰乱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平衡,如饥饿素和瘦素,从而导致食欲异常增强以及脂肪代谢障碍,最终容易引发肥胖和代谢紊乱。
如果无法避免凌晨才睡,应尝试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补充午休等方式减少对健康的损害,但定期作息恢复正常是最为重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