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病情分析:心脏停搏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的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况。其原因多样,主要包括心脏疾病、电解质失衡、药物影响和严重外伤等。治疗方法以心肺复苏术为核心,并可能包括电击除颤和药物治疗。

1.常见原因: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导致心脏停搏。

电解质失衡:钾、钙或镁水平异常会干扰心脏电活动,增加心脏停搏风险。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过量,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剂和麻醉剂,可能抑制心脏功能。

严重外伤:胸部创伤或其他重大创伤可直接影响心脏正常跳动。

其他因素:窒息、溺水、严重感染或过敏反应也可能导致心脏停搏。

2.治疗方法:

心肺复苏术:通过人工压胸和人工呼吸恢复部分循环和呼吸功能,争取时间。

电击除颤:在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通过电击恢复心律。

药物治疗:肾上腺素等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心脏功能。

高级生命支持:在医院环境中,可能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等更高级的干预措施。

治疗基础疾病:长期管理可能需要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或调整相关药物。

心脏停搏是一种需要立即医疗干预的紧急情况,及时和有效的抢救是生存的关键。掌握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以及了解潜在心脏健康问题有助于预防和更好地应对心脏停搏。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