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促进血液循环:按摩能够刺激皮肤和肌肉组织,增加局部血流量。这种改善的血流有助于预防因血液在下肢久坐而导致的血栓形成。定期进行按摩可以帮助静脉将血液更有效地输送回心脏,从而避免血液淤积。
2.减少肢体水肿:卧床病患常常面临肢体水肿的问题,尤其是在下肢。按摩通过推动体液在身体内的循环,可以缓解肢体的肿胀。这不仅提高了舒适度,还有助于降低由于肿胀引起的血管压力,从而减少血栓风险。
3.放松肌肉:长期卧床会使肌肉僵硬,而僵硬的肌肉可能影响正常的血液流动。按摩能够有效放松肌肉,维持肌肉张力,确保血液流动顺畅,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机会。
保持规律的按摩不仅对预防血栓有益,还能提升病患整体的身体健康和舒适感。为卧床病患制定一个合适的按摩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结合其他预防措施如适当活动和饮食管理,以综合降低血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