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传播途径:猩红热通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这些飞沫是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出的含有链球菌的微小液滴,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伤口或分泌物而传播。
2.感染高峰:猩红热多发于儿童,尤其是5至15岁之间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感染。由于学校和幼儿园中人员密集,传染风险相对较高。
3.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2至5天,在此期间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仍然可能将细菌传播给他人。
4.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喉咙痛、发烧、头痛、恶心,以及皮疹和舌苔变红(俗称“草莓舌”)。这些症状可帮助识别病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
5.防控措施: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包括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在确诊后需接受适当抗生素治疗,以减少传播风险并减轻症状。
猩红热可以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进行控制,其传染特性要求关注个人和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