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肛瘘
肛瘘通常是由于肛周脓肿未完全治愈或自行破溃形成的异常管道,连接肛管和皮肤。
症状:肛门外翻时可能会引起痛感,同时流出含有脓液或带有臭味的分泌物。
原因:感染、慢性炎症或手术后并发症。
处理:肛瘘需要手术治疗,单纯药物难以彻底解决。
2.肛周脓肿
这是由于肛腺感染导致的局部化脓性感染。
特点:最初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如果不及时干预,脓肿可能破裂,产生脓液排出,并伴随肛门外翻现象。
常见诱因:便秘、免疫力低下或局部卫生不良。
治疗:典型治疗包括切开引流脓液,之后可能需要抗生素辅助治疗。
3.痔疮合并感染
外痔或内痔严重时可脱出肛门,若出现感染,则可能伴随脓液分泌。
表现:脱出的组织体积较大,伴随疼痛、分泌物甚至出血。
风险因素:长期便秘、腹压增高或饮食中纤维摄入不足。
解决方案:轻度症状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严重者可能需进行手术干预。
4.炎症性肠病
某些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可能引起肛周复杂病变,包括瘘管和脓肿形成。
影响:这种情况下除了肛门外翻和脓液外,患者还可能有腹痛、腹泻等其他全身表现。
应对:需结合全身药物治疗与局部病灶处理。
5.肿瘤相关改变
某些直肠肿瘤侵袭肛周组织时,也可能表现为外翻和脓性分泌物。
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时伴随明显的体重下降或排便习惯变化。
检查:需通过结肠镜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无论具体原因如何,这些表现均提示局部存在炎症或病变,需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检查,包括肛周视诊、直肠指诊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