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幼儿期感染风险较低
3岁以内的儿童由于活动范围有限,接触泥土等污染源的机会较少,因此感染蛔虫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如果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仍然可能发生蛔虫感染,此时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3岁后行为模式改变
3岁以后,儿童开始更多地在外面玩耍,尤其是手部接触泥土、沙子或其他不洁物质的机会增多,感染蛔虫的风险增加。这个年龄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预防性驱虫。
3.驱虫药安全性与效果
市面上的常用驱虫药(如阿苯达唑)通常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3岁以上使用更为安全可靠。药物剂量一般根据体重计算,需要遵循医嘱服用,以避免过量或副作用。
4.监测症状和定期检查
驱蛔虫并非一项固定程序,而是依据儿童是否表现出相关症状(如腹痛、食欲下降、消瘦等)或通过粪便检查明确诊断。有些家庭习惯每年定期给孩子服用驱虫药,但这种做法需结合当地感染风险及医生意见决定。
蛔虫感染主要由环境卫生问题引起,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洗手、清洗蔬果、避免生吃泥土污染的瓜果,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