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脱水:
当体内缺水时,尿液会变得浓缩,颜色也变得更深。这种情况下,尿黄通常伴随着其他脱水症状,如口干、头晕和乏力。
增加每日饮水量可以帮助减轻这些症状,每天建议饮用至少8杯水(约2升)。
2.尿路感染(UTI):
尿路感染可导致尿频和尿液颜色变化。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时疼痛和尿液浑浊或带血。
尿路感染需要及时就医,通常通过抗生素治疗。
3.饮食和药物:
某些食物和饮料也能使尿液颜色变黄,例如胡萝卜、甜菜和某些食品色素。一些维生素补充剂(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特定药物也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变化。
改变饮食习惯或停止某些补充剂可能会改善这一情况。
4.肝脏问题:
肝脏疾病如黄疸可以导致尿液变黄甚至呈现茶色。这是因为过量的胆红素进入尿液,常见于肝炎或肝硬化患者。
出现类似症状需尽快进行医学检查和诊断。
5.糖尿病和高血糖:
糖尿病或高血糖水平可以导致尿频,同时因体内脱水也可能出现尿黄。
确认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进行血糖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
总体来看,尿频且尿黄的原因较多,具体原因需要根据个人症状和体检结果来确定。持续性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尽早进行医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