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病部位:
脑梗塞:发生在大脑,由于大脑动脉被阻塞,导致部分大脑缺乏血液供应。
心肌梗塞:发生在心脏,由于冠状动脉被阻塞,导致部分心肌缺血坏死。
2.症状表现:
脑梗塞:常见症状包括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视力模糊、头晕、失去平衡等。
心肌梗塞: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尤其是压榨性疼痛)、呼吸急促、恶心、出冷汗、乏力等。
3.诱因及危险因素:
脑梗塞: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心律失常、脑血管病史等均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家族史、过度饮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等都是主要危险因素。
4.诊断方法:
脑梗塞:通过头颅CT扫描或MRI进行诊断,以确定梗塞部位和严重程度。
心肌梗塞: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如肌钙蛋白)、冠状动脉造影等方法进行诊断。
5.治疗方法:
脑梗塞:使用溶栓药物恢复血流、抗凝药物预防再次梗塞、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康复疗法改善功能障碍等。
心肌梗塞:急性期可使用溶栓药物、介入手术(如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恢复血流,并通过长期服用抗凝药、降脂药、降压药等进行二级预防。
脑梗塞和心肌梗塞虽表现和治疗有较大差异,但其共同点在于血管阻塞导致组织缺氧。预防这两种疾病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