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年龄相关变化:随着年龄增加,大脑的体积会自然减少。这种变化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显著,属于正常衰老过程的一部分。
2.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其他类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会导致大脑萎缩。这些疾病常伴随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减退和行为改变。
3.脑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大脑萎缩。这类患者常见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
4.外伤:严重的头部外伤可导致脑组织受损,进而引起局部或广泛性的脑萎缩。这种损伤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并且症状因人而异。
5.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或某些特定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缺乏,会影响大脑健康,导致脑萎缩。此类情况常见于长期酗酒者或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
6.感染和炎症:慢性的感染或炎症,如慢性脑膜炎或艾滋病相关脑病,也可导致大脑萎缩。此类患者常表现为长时间的发热、头痛及神经功能障碍。
针对上述原因,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诊。早期发现和治疗原发病可以减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脑萎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