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控制液体输注:烧伤后,身体会出现代谢率升高和液体需求增加的情况。通常采用“帕克兰公式”计算初始液体需求,以维持循环稳定。过量液体输入可能加重水肿,因此应密切监测并调整输液量。一般情况下,成人在最初24小时内每公斤体重需补充约4毫升液体,但具体量应根据尿量和血压等指标进行调整。
2.药物干预:可适当使用利尿剂来帮助减少水肿,不过须谨慎,因为烧伤后可能引发肾功能变化,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烧伤造成的炎症反应会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影响水分管理,抗炎药物可能对降低水肿有帮助。
3.手术处理: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烧伤创面切开或焦痂切除手术,以减轻组织压力和改善血液循环。这类手术不仅有助于缓解水肿,也可以促进愈合过程。
有效管理大面积烧伤后的水肿需要严密监控和专业治疗,以确保合理的液体管理和及时的医学介入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