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胃肠功能紊乱: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腹部不适感等。内脏敏感性增加和肠道运动异常是其主要机制。影响因素包括压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2.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出现大便粘稠、不成形以及腹胀等症状。急性感染时还可能伴随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3.消化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可以引发慢性或急性上腹部疼痛,并可能影响正常消化过程,导致大便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是常见的诱因。
4.食物不耐受或过敏:某些食物可能引发胃肠道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大便异常和腹部不适。乳糖不耐受和麸质过敏是较常见的类型。
5.胆囊疾病:胆囊炎或胆结石可引起上腹部隐痛,并影响脂肪消化,进而改变大便的性状。
对有此类症状的人群,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等。同时,应考虑就医以获得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