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常用于减轻皮肤瘙痒和红斑,但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洛拉他定)通常更为推荐,因为它们副作用较少且效果持久。
2.皮质类固醇:
在严重或难治性病例中,短期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可以显著缓解症状。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需要慎重,因为可能带来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长期副作用。
3.对症支持疗法:
针对腹痛,可以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片)来缓解肠道痉挛。
如果存在消化系统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内科或外科干预。
4.避免诱因:
识别并避免已知的过敏原或诱因,如特定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复发。
腹痛型荨麻疹的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并密切监测以调整治疗方案。长期管理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接触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