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家族遗传背景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其他家庭成员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而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可高达10%。
2.早期成长环境不良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早年的虐待经历或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概率。这些不良经历会导致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3.产前和围产期因素
孕期受到感染(如病毒感染)、孕期营养不良或者围产期出现窒息等问题,会对胎儿大脑发育产生影响,这可能为精神分裂症埋下隐患。
4.青少年时期的关键事件
青春期是大脑快速发育的阶段,此时如果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如严重的学习压力、人际冲突或失去亲密支持,可能成为诱发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
5.药物滥用史
特殊药物如大麻、冰毒等兴奋剂的长期使用,会对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6.性格特征和应激反应
个性内向、习惯孤独、不善交流以及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极端应激反应的人群更容易罹患精神分裂症。这类人群通常伴随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缺乏外界支持。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需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于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过度压力,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并及早进行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