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苯二氮䓬类药物:这类药物是常见的镇静催眠药,包括地西泮、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它们通过促进大脑中的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抑制神经系统兴奋,达到镇静和催眠效果。这类药物起效较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或耐受性。
2.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例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作用机制与苯二氮䓬类药物类似,但化学结构不同。此类药物常用于短期失眠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需注意使用时间和剂量。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例如雷美尔通,通过调节褪黑素受体帮助恢复睡眠-觉醒周期。此类药物适合老年人或因生物钟紊乱导致的失眠患者,通常不会引起依赖性。
4.其他类型:部分抗抑郁药和抗组胺药也具有镇静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例如多塞平(低剂量)和苯海拉明,但其催眠效果不如上述主流药物。
服用安眠药需要明确病因并遵医嘱,避免长期依赖或自行加量,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晕、嗜睡、记忆力下降等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