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影响胃肠道功能:人体的胃肠道有昼夜节律,夜间消化系统进入相对“休息”状态。如果在深夜进食,胃肠道需要被动加班处理食物,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发慢性炎症或胃肠疾病,而这些疾病是某些癌症的潜在诱因。
2.扰乱内分泌平衡:深夜进食常伴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或高糖类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以及瘦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激素失衡,这些因素可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肥胖与肠癌风险:深夜饮食增加过剩热量的积累,容易引发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肥胖已被许多研究证实为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因为它会引起慢性低度炎症以及免疫环境改变,为肿瘤发展创造条件。
4.影响睡眠质量:深夜进食可能干扰正常睡眠,而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又会影响褪黑激素分泌。褪黑激素不仅调节生物钟,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减少可能间接提高肠癌发生的风险。
5.饮食结构的作用:深夜进食时选择加工食品、烧烤食品或腌制食品等含有高盐、高脂肪及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的食物,会进一步增加肠癌的风险。
避免深夜进食、保持规律饮食时间、注重均衡膳食和控制体重是降低肠癌风险的重要措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能够早期发现和预防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