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因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病毒沿神经分布,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并伴有明显的疼痛。太阳穴部位属于三叉神经的分布区,带状疱疹可以沿该区域的神经出现。
2.临床表现
水疱:通常为成簇的小水疱,直径为1-3毫米,周围伴有红晕。
疼痛:往往在皮损出现前或同时出现,性质为灼烧样、刺痛感。
全身症状:部分人可能伴随轻度发热、乏力等表现。
3.危险性提示
如果疱疹波及眼部(如三叉神经眼支),可能引发角膜炎甚至失明。若未及时治疗,还可能诱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4.处理措施
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需在发病7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痛觉管理:可根据疼痛程度适当选用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弱阿片类药物。
局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可使用生理盐水湿敷,避免抓挠或摩擦疱疹部位。
预防继发感染:如有破溃,可外用抗菌药膏。
针对高危人群: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特别重视,必要时使用免疫球蛋白。
5.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疱疹范围较广,涉及眼部或耳部。
疼痛剧烈影响正常生活。
疱疹破溃后有脓液分泌或红肿加重,提示继发感染。
尽早明确病因并采取规范治疗,是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