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知行为疗法:这是目前较为推荐的心理干预方法之一。通过帮助儿童识别和改变态度、行为模式,降低他们对抽动症状的过分担忧和焦虑。例如,指导儿童记录其抽动发生的时间、环境和情绪,有助于分析诱因并有意识地调节。
2.放松训练:焦虑和压力可能加重抽动症状,因此放松训练是重要的一环。可采用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或冥想练习来帮助儿童减轻紧张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增强社交技能:很多患儿因为抽动症状感到自卑、不愿与人交流。这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方式提升其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减少孤立感。
4.家庭支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教育家长避免责备孩子或过分关注症状,更多地以平和的态度面对抽动问题。同时,也应多给予积极的鼓励,增进亲子互动,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5.认知重建: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让其明白抽动症是一种暂时性且可控的疾病,从而减少对病情的恐惧。
6.学校支持:学校老师应了解儿童的情况,并尽量创造一个宽容和包容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防止因同伴排斥而产生负面情绪。
心理疏导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观察,采取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儿更好地适应生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