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学因素:研究表明,强迫症与大脑中某些神经回路功能异常有关,特别是涉及基底神经节、大脑前额叶皮层等区域。这些异常可能导致个体对威胁信息的过度敏感。强迫症还可能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有关。
2.遗传因素:家族史调查显示,强迫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大约增加了两到三倍。
3.心理因素:恐惧在强迫症的发病中确实占有一定比例。患者往往对某些事物产生不合理的担忧或害怕,如对细菌感染的恐惧,进而发展为反复洗手等行为。但这种恐惧通常只是一个表现,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包括完美主义、焦虑倾向以及过分专注于细节等人格特质。
4.社会环境因素:压力事件、童年经历、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或社会文化对某些行为的高度要求,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强迫症。例如,长期面对高压环境,可能使一些本就存在潜在风险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5.认知行为机制:强迫症患者常对自己正常的想法和情绪进行过度解读,例如认为“有危险的念头就代表自己会去做这个危险的行为”,因此采取非理性的强迫性行为来“修正”这些念头。
强迫症的起因复杂多样,不能简单归结为恐惧。了解其多方面的根源有助于正确看待这一疾病,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认知行为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