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感染后的体温调节变化:布病本身会导致患者发热,而在治愈期间,体温可能尚未完全稳定。由于人体通过出汗调节体温,一些患者即使没有显著的高热,也可能因体温微小波动而出汗增加。
2.毒素清除和代谢恢复:布鲁氏菌感染会产生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康复期机体加速排除这些物质,同时新陈代谢逐步恢复正常,这一过程也可能促使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多汗。
3.用药作用:治疗布病的抗生素(如四环素、利福平等)在改善感染的同时有可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有些患者对药物敏感,也可能表现为出汗增多。
4.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异常:布病在慢性感染阶段可能对自主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即便感染控制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需要时间。这个过程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是导致多汗的一个因素。
5.个体免疫反应特异性:每个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细菌感染的反应程度不同。在治愈过程中,免疫系统仍然可能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表现为夜间盗汗或白天多汗等症状。
多汗通常是布病患者恢复阶段的暂时现象。如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例如高烧不退、明显乏力或长期的严重盗汗,应及时复查血液指标,以排除布病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