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监测与评估:在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以及氧饱和度。同时,通过心电图检查观察是否有ST段变化等缺血表现。
2.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供血。
抗凝剂:如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负担。
钙通道阻滞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缓解心肌缺血。
3.氧疗:给予充足的氧气以确保心肌得到充分氧合,改善缺血状态。
4.介入治疗: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并根据情况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心功能支持: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机械循环支持设备,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以维持心脏功能。
心肌缺血的处理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术后的康复过程也是预防再次发生心肌缺血的重要环节。